跳至主要內容

得知侄女參軍後,週總理大怒致電部隊:再不把她退回,我就下令了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71年初,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們,驚訝地見到了一個熟悉面孔。見到熟人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這個人很特殊。

她正是已經應徵入伍,本應該在部隊的周秉建。

大家知道她是下鄉的知青,為人勤快、開朗樂觀,遇到什麼困難也不喊苦不喊累,都很喜歡她。

周秉建有個當軍人的夢想,身邊的人聽說過。得知她入伍成功,牧民很捨不得,還是由衷地恭喜她。

可那個穿著軍裝離開的女孩,現在居然脫下軍裝回來了,這讓所有人都很不解。

周秉建什麼也沒解釋,只說想留下來建設內蒙古

其實只有自己知道,她是被伯父週總理"趕回"內蒙古的。

做一個普通人

周秉建和姐姐周秉德是周總理三弟周同宇的女兒,他們幾兄妹曾經在周總理夫婦身邊生活了十幾年,不過外界很少知道此事。

她到總理身邊時,正是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對於初次見面完全沒有印象,好像自然而然就親近了。

倒是聽姐姐說過,她第一次見到伯父時小學剛畢業,對那次見面印象深刻。

當時第一眼,總理和父親相似的面容讓姐姐感到十分親切,伯父還溫柔地同她打趣,說要看看她和爸爸像還是和媽媽像。最後伯父端詳了半晌,認真地說兩個都像。

或許這就是血脈親情的力量,周秉建姐弟幾人對周總理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很聽他們夫婦倆的話。

在和周總理生活的時光裡,周秉建見證了他每天生活的細節和對工作的廢寢忘食。

在家裡休息時,總理總是穿得很正式。一身板正的中山裝襯得他身姿挺拔,精神抖擻。

最開始不能理解,時間久了幾個孩子心裡明白,這是因為隨時有會議或大人物需要伯父前去接待。

即便他上一秒還在吃飯,下一秒接到通知馬上放下飯碗出門。

西花廳的時候,周秉建等人必須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伯父工作。如果他被影響了,其辦公室裡的燈會亮一整夜。

閒暇時,總理會抽空陪伴幾個孩子。他經常教育周秉建幾姐弟要做一個普通的人,不能搞特殊,雖然自己是總理,但他們仍然是普通老百姓。

總理的教導不是一味地說教,他的言傳是潛移默化的。

西花廳院子裡結了果子,他要拿工資向國家付了錢,才會摘下來分給所有人吃。

他說普通人吃水果除了自己種的也要付錢,院子裡的樹是國家的,它結的果子自然也屬於國家。

另外,週總理還告訴周秉建姐弟要對身邊的工作人員禮貌友好,他在對待他們時以同志相稱,語氣隨和,從來沒有命令人的語氣。

姐弟幾人,把周總理的教導貫徹得很好。

周秉建下鄉期間隻字不提來歷,只是埋頭勞動,以至於身邊的人把她當普通人對待。

也有捕風捉影的人背後猜疑議論:

"周秉建怎麼可能是周總理的侄女?只是同一個姓氏罷了。"

每當不小心聽到這種話,她的內心沒有不高興,反而竊喜自己偽裝地很好。

周家的幾個小輩都是如此,從來沒有享受過任何特殊待遇,就像千千萬萬的普通青年一樣成長奮鬥。

"做一個普通人,和老百姓一樣,過老百姓的生活。"

這是周總理對周秉建他們這些小輩的諄諄教誨,他們一直記在心裡,一記就是一輩子。

嚴格的總理伯父

正如周總理所說的那樣,即便周秉建等人到了他身邊,過得依然是普通的生活。

上學時,學校裡不少人有車接送,她從來是坐公交車上下學。

不懂事時很羨慕其他同學,她向伯父提起過此事,遭到了嚴厲拒絕。因為總理說自家的車是國家給配的,不能私用。

1968年,16歲的周秉建在總理的言傳身教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隻身一人去了遙遠的內蒙古大草原。

起初,她很難適應當地飲食,牛羊的腥羶味刺激著她的味蕾。但這是必須克服的事情,好在連續吃了幾天后,她感覺不是不能接受。

除了飲食,與內地農村截然不同的牧民生活,讓她覺得新奇的同時又感受到了挑戰。

最開始知青們沒有經驗,一天將羊趕回羊圈的時候,沒有註意到有一批懷了崽子的母羊沒有跟上隊伍,等牧民發現時已是深夜。

夜晚,一陣急迫的敲門聲吵醒了周秉建等人。幾個姑娘剛剛躺下,對視一眼又立馬翻身披上衣服,趕忙打開門,聽見牧民著急地說:

"有羊丟了,快去找!"

幾人大驚失色,睡意全無,急匆匆去尋找丟失的羊。天又黑,草又深,這種情況下如果羊不出聲,很難找到。

幾番搜尋,等在茫茫草原上與那群羊再見時,只剩下被狼啃食過的屍體。

這次造成的損失很大,所有人感到深深的自責,主動提出要進行補償。牧民們看他們沒有經驗,並沒有為難,只是按照規矩扣了他們的工分作為為處罰。

牧民們的寬容,沒有讓周秉建心裡好受多少,反而更難過了,自己明明是來幫助牧民建設內蒙古草原的,現在沒起什麼作用不說,反而讓人損失了大量財產。

總理從小教導她不能侵占群眾利益,如今卻讓民眾損失慘重。

要知道一隻普通的羊就很值錢了,這些因為他們疏忽而出意外的還都是懷孕的母羊,想到這裡她難過得快要哭出來。她暗暗將此事牢記心中,時不時拿出來警醒自己。

經歷了幾番波折,周秉建逐漸適應了草原的生活。沒多久,風景秀麗的大草原就被皚皚白雪覆蓋了,冬天的草原需要更大的毅力去克服。

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一到冬季會十分寒冷,凌冽的寒風在草原上肆虐,雪在空中紛飛,密得讓人看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雪。

在這種艱難時節,周秉建等人更需要時刻在室外盯著羊群和牛群,在茫茫的風雪中守望著。

他們呼出的熱氣被風吹得往臉上撲,又因寒冷的天氣很快結成了冰霜。

臉被覆住不好受,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她本能地想用手去揭,被一旁的牧民趕忙攔了下來。對方說,這樣會把臉皮也跟著揭下來,嚇得她趕忙收回了手。

不管條件有多困難,周秉建始終沒有想過放棄。

伯父提出脫下軍裝

轉眼兩年時間過去,周秉建完全適應了內蒙古的生活。

不過,她心裡始終惦記著參軍入伍,哥哥去當兵了,自己也想追隨他們的腳步。於是,她抓住了地方徵兵的機會。

從申請到體檢,再到入伍,周秉建全靠著自身的實力成功入選。當地牧民對她讚賞有加,其優秀與吃苦耐勞有目共睹。

當她穿著軍裝回北京,伯父的態度令她十分意外和震驚。

"你能不能脫下軍裝,回到內蒙古?"

聽到週總理的話,周秉建內心十分難過和不甘心,為什麼自己不能當兵呢?

見狀,週總理解釋到內蒙古那麼多人,為何偏偏選中了她,背後多多少少跟自己有關係。他向來要求自己和身邊的人不能走後門,不能搞特殊。

周秉建理解伯父,只好忍著難過離開了西花廳,向部隊提交了退伍申請。

可工作人員卻說不著急,或許過段時間總理就同意了她參軍,擱置了她的申請。

沒過多久,她所在部隊的辦公室接到了一通來自西花廳的電話。

部隊負責人聽到的是周總理少見地憤怒語氣:

"再不把周秉建退回去,我就要下令了!"

這下,所有人不敢再留周秉建。就這樣,她脫下了軍裝,回到了大草原。

之後和牧民閒聊時,她了解到原來當時極少數領導幹部捨不得孩子長期吃苦,想通過把他們調到部隊的方式,讓其離開知青點。

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不利於鼓勵更多的知識青年去建設農村,紮根農村。那麼,農村的發展肯定會受影響。

作為領導人,週總理必須以身作則,所以堅決反對周秉建離開農村入伍。

其實,周秉建已經想開了,伯父從來不會做沒有意義的決定。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國家總理的身份,而且他很關心自己的下鄉生活。

他經常和周秉建進行書信往來,會在信中激勵她:

"不管是在鄉下還是在部隊,都是為國家作貢獻。你受到過教育,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生活,這是你建設內蒙古的優勢,那裡需要你。"

除此之後,週總理就是詢問周秉建很多關於當地群眾生活的事情。

她知道這是伯父在通過自己了解最基層的生活,通過她和廣大人民群眾連接在一起。他就是這樣一個接地氣的總理,關心他們的生活,不脫離群眾。

1958年夏天,週總理前往廣東視察,即便熱得像是被太陽灼燒一樣,他堅持前往當地一個不太發達的小縣城。

在那裡,他走進了職工的宿舍,走進了農民的棚屋,走進了工廠,走進了學校。他和學生工人們交談時十分親切。

期間,週總理一直跟工作人員強調別把自己和群眾隔開。

放著羊的周秉建,想起伯父的種種事蹟和良苦用心,更加覺得自己身上建設內蒙古的擔子重大,徹底改變了最開始外來者的心態。

溫情的大家長

不搞特殊,不走關係,保持黨性,做一個普通人,周秉建知道這是周總理對自己和周家所有人的要求。

她的父親周同宇,曾在抗戰時期為我黨提供過後方資源供給,掩護過週總理夫婦去莫斯科,按理來說應該得到嘉獎,但總理沒有給他一丁點兒特殊待遇。

他們一家共八口人,來到天津後擠在20平的小房子裡,所以後來她和哥哥姐姐才被接到了西花廳去住。

父親的身體不是很好,被好心的陳賡叔叔調到相對輕鬆的內務部,做了一個很基層的職位。

其實父親的能力和資歷不差,更高一些的職位也可以勝任。後來,她才知道是總理對著內務部長曾山一再強調:

"周同宇的職位必須低,因為他是我的弟弟。"

工作幾年身體越發不好的父親,在總理的強烈要求下退休了,理由是不能正常出勤,就不要拿人民給的工資。

除了一國總理的嚴肅身份,週總理還是一個重感情、敢擔當,關愛家人的好家長。所以,周秉建等後輩發自內心的親近和喜愛他。

在對家人做出嚴格要求時,週總理會給出相應的理由,也理解其他人感受。

弟弟退休後,週總理多次找到周秉建了解他們家裡生活情況怎麼樣,還問她父母有什麼樣的反應。

得知他們一家生活變得極其困難後,他每個月默默拿出工資的一部分,封起來交給周秉建帶回家補貼家用。

嚴嚴實實的袋子裡裝著沉甸甸的心意,幾個晚輩長大後才知道這裡面是周總理一個月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那麼多的收入。

除了金錢上的援助和關心,在精神上週總理也經常給予小輩支持。

周秉建的一生有兩頓飯,對她來說意義最重大,印象最深刻。

一頓是入伍回來後,那頓讓她常駐內蒙古的飯,一頓是她出發去內蒙古前吃的一頓飯,都是和周總理一起吃的。

第二頓飯,使她懂得了總理的良苦用心,紮根內蒙古。第一頓飯,總理端來一盤苦瓜,告訴她要懂得吃苦,不要怕吃苦。

正是因為這頓飯,她咬著牙挺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在每一個風吹日曬,日夜忙碌的日子裡,回憶起伯父的叮囑,她都能打起十萬分精神。

周秉建在內蒙古一待,就是26年,不但在這裡找到了人生目標和理想,還成立了家庭,在26歲那年嫁給了一個內蒙古小伙。

1974年6月1日,週總理住院了,一個月後確診膀胱癌

5月,周秉建抽空回了北京一趟陪伴家人,也見了周總理夫婦。

她離開的前一天,平時那個為了能隨時趕赴會議而身著正裝的伯父,破天荒的穿著一套睡衣走出來,顯得更加親切。

她好奇的問伯父這是怎麼了,週總理語氣輕鬆的說:

"伯父這是要去住院了,不需要穿正裝了。"

他語氣幽默,全然不關心自己的病情有多嚴重。

那天早上,總理和她說了很多家常,她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北京。

誰知這竟是伯父在跟她告別,見最後一面。他們再見時,已是天人永隔。

週總理一生都在用言傳身教教育身邊的晚輩,做一個普通人。

"普通人"三個字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難。

要忍住特權和捷徑的誘惑,要安於平凡的生活,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可這些周家的晚輩全做到了。

在周總理的愛與教育下,他們都成為了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普通人,將總理的一片愛國、愛民之心永久的傳承下去!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官宣!全國最「牛」的醫學院落腳天津,總投資24億元,佔地1425畝

天津 ,這座華北經濟中心城市,素有「北方明珠」之稱。作為中國四個 直轄市 之一,天津一直在 高等教育 領域備受關注。近年來,隨著天津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也日益蓬勃發展,為地方經濟的提升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天津的高等教育現況中,以 天津大學 、 南開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等為代表的一群 高水準大學 ,為天津的教育事業增光添彩。而今,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再次刷新了天津高等教育的底色: 北京 協和 醫學院 天津校區 即將落腳天津市 靜海區 。 北京協和醫學院 ,作為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的搖籃,其歷史悠久、聲譽卓著。自1917年成立以來, 協和醫學院 就以其嚴謹的教學品質和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下屬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 更是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為國家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隨著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官宣,這項龐大投資、佔地廣闊的計畫也成為了天津教育界的一大亮點。 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總投資24億元,佔地1425畝,這個數字不僅代表了一個學府的規模,更意味著天津在醫學教育領域的發展邁出了更為堅實的一步。 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位於靜海區中日(天津)健康 產業發展 合作示範區創新片區內, 此區域不僅是天津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發展節點,更是未來醫療健康產業的聚集地。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區域建設醫學院校,無疑將為天津乃至全國的醫學教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 投資規模 之外,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的建設也將成為天津醫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這一規模將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和生活條件,為醫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提供堅實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將成為「 協和 」品牌的高端醫學人才培育和研究生基礎教育基地。作為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的分支機構,這所校區將繼承和發揚協和醫學院的優良傳統和嚴謹治學精神,致力於培養一流的醫學人才,為天津乃至全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的建設也將進一步推動醫學科研和產業轉化。作為一個集醫學衛生健康人才培育、醫療健康服務轉化、國際合作交流為一體的醫學教育基地,這所校區將成為天津醫學科研成果的重要轉化平台,為天津乃至全國的醫療健康 產業發展 注入新

進入高考試卷、大型紀錄片…中大教授珠海「揭秘」這項計畫!

鄉村地區發展旅遊 是否可以實現脫貧增富? 如何透過發展旅遊業實現 永續發展 ? 3月23日, 中山大學 教授、 聯合國 世界旅遊組織 「尤利西斯獎」得主 保繼剛 作客2024年首期 珠海 大講堂, 以《阿者科計劃: 百年古村的蛻變之路》為主題, 分享百年古村實現全員脫貧 , 介紹為傳統村莊和梯田 文化遺產 保護找到了永續發展之路的故事。 富饒的貧困 位於 雲南省 紅河 哈尼族 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的 阿者科村 是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古村寨,梯田景觀極盡壯美。 2013年,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5個世界遺產。 ▲梯田景觀。來源於雲南紅河發布 然而,這個如同世外桃源的 哈尼族 村落,在當時卻是個產業單薄、梯田畝產很低的貧困村。全村65戶人家一年平均收入不到3,000元,一度守著「金飯碗」過著苦日子。 2018年,保繼剛帶隊進行研究時發現,儘管有一個大型公司在這裡進行了長達10年的開發,且門票收入並不少,但村民並沒有得到任何的收益。 ▲保繼剛在《珠海大講堂》現場。梁冠賢/攝 「世世代代的哈尼族村民在這裡'種'出了世界級的文化旅遊景觀,卻還需要靠補貼吃飽飯,這是一種富饒的貧困。」保繼剛表示。 為探索中國減貧與 鄉村振興 的密碼,幫助阿者科的村民們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脫貧增富,保繼剛帶領團隊開啟了與阿者科的故事。 探索解困之路 「村落、梯田、民族文化等景觀是當地農民創造的旅遊吸引物,創造者應該得到應有的利益。」保繼剛和團隊提出了「旅遊吸引物權」的概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他們開啟了"阿者科計劃",透過機制創新的旅遊減貧實踐,推動古村落阿者科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平衡。 ▲保繼剛在《珠海大講堂》現場。梁冠賢/攝 「阿者科計畫」由「一個模式」「兩方參與」「三個目標」和「四條底線」所構成。具體來說,以1,000萬元註冊資金成立旅遊村集體公司,政府以 基礎建設 折算出資300萬元佔股30%,村落、梯田、生活方式等構成的整體旅遊吸引物以70%的比例 入股 ,公司由村民運營,中山大學駐村團隊提供免費外部技術援助。透過村民大會與村民協商定下「不租不售,不引進社會資本,不放任無序經營,不破壞傳統」等原則。 ▲《珠海大講堂》現場。梁冠賢/攝 創新的分紅機制將大家緊緊連結在一起,激勵村民保護遺產資源的內生動力

一學能會!動物成語對偶(1)

特色1:答案緊跟習題。學練記憶起來愉快又便捷。 特色2:直接按給的答案,反應括號裡該填寫的答案。 騎虎難下 動物成語對偶 把字數 相等 、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一對句子或詞組對稱起來,表達相關的意義,這種修辭方式,叫做對偶。 成語中的對偶從表達內容來分析, 可分為: 正對 (內容相同或相近)、 反對 (內容相對或相反)和 串對 (內容相連)三種; 從結構關係來分析: 正對和反對的前後兩部分都是並列關係, 而串對的前後兩部分則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其他關係,如承接、目的、因果、條件、假設、轉折等。例如: 練習1 辨別動物成語中的對偶,從內容上分類,屬於哪一種對偶(△正對△反對△串對)?請你直接按給的答案,反應括號裡該填寫的答案。最好做到朗朗上口,難字書空。 例: 招兵買馬 Bdd ( 正對。「招兵」意義為主,「買馬」意義為輔 ) 人面獸心 Bpp( 反對。「人面」「獸心」正反對照 ) 望子成龍 Jdd( 串對。承接關係。先「望子」後「子成龍」 ) A.正對。 「」「」意義基本上相同 C.串對。目的關係。 ""為了"" C.串對。承接關係。先""後"" B.反對。 「」「」正反對照 1. 按圖索驥 Ldd( ) 2. 魚 質 龍 文Bpp( ) 3. 城狐 社鼠 Bpp( ) 4. 畫龍點睛 Ldd( ) 答案: 1.按圖索驥(串對。目的關係。「按圖」為了「索驥」) 2.魚質龍文(反對。「魚質」「龍文」正反對照) 3.城狐社鼠(正對。「城狐」「 社鼠 」意義基本相同) 4.畫龍點睛(串對。承接關係。先「畫龍」後「點睛」) 練習2 串對。因果關係。 ""因為"" 正對。 「」意義為主,「」意義為輔 串對。承接關係。先""後"" 正對。 「」「」意義互相補充 1.弊車羸 馬 Bpp( ) 2. 兵荒馬亂 Bzz( ) 3. 蚌 病生珠Tzd( ) 4. 卸磨殺驢 Ldd( ) 答案: 1.弊車羸馬(正對。「弊車」「羸馬」意義相互補充) 2.兵荒馬亂(正對。「兵荒」意義為主,「馬亂」意義為輔) 3.蚌病生珠(串對。因果關係。「生珠」因為「蚌病」) 4.卸磨殺驢(串對。承接關係。先「卸磨」後「